2010年12月8日

Together Concert 2010


一年一次,小時候大學吉他社的學長姊學弟妹同溫那些彈彈唱唱的好日子,大家從世界各地聚到同一個地方,一起懷舊也一起期待未來。
過去幾年辦在台北的水岸咖啡館,今年突破種種困難,回到嘉義民雄那個充滿回憶的小鄉鎮,在湖畔咖啡慶祝一年之結束和新一年的到來。
小e兒今年也要表演,唱幾首口袋裡的愛歌給大家暖暖心,這個週末加緊練唱,好久沒有唱得這麼開懷舒暢了~


2010年11月10日

一個人很好

偶而會想,是不是一個人比較好,不必為了莫名的小事心煩,不喜歡那樣的自己,情不得已的煩心,還要傻傻地安慰自己不要想太多,趕快努力分散注意力。請還給我情緒自主的能力,負面情緒離我遠遠去。

我是一個容易開心的人,又堅信著天天快樂的樂天精神,一個人的時候,認真地安排每天的行程,看甚麼電影,吃甚麼美食,帶著相機到處散步閒晃,傍晚跑個小步,晚上跟朋友喝酒談心,跟好朋友聊天聊到睡著。 不需要和令一個人分享生活的重心,自己過得快樂就好,不必在意令一種的觀點和認同,不必擔心別人心裡有沒有你,神經想要多大條就多大條。沒有遠距令人不安的焦躁和面對看不到人東想西想的愚蠢反應。

我還真還念那些一個人就很好的自由隨性。

I want it back!


自由可貴,但是,每天數以萬計的人, 在用自由換取愛情。
張愛玲
.

2010年6月18日

Twilignt in Williamsburg


春日夕陽斜斜打在威廉堡河畔邊上

twilight是我最喜歡的光線之一。斜射的角度給景物灑上一層薄金色光暈,短暫而美麗。

我說那是一種帶著情感的光,或是溫暖,或是甜蜜,或是充滿希望,或是些微感傷。
.

2010年6月15日

Daido Moriyama 森山大道

以前剛開始學攝影的時候就被森山大道對比強烈的黑白照片所吸引,我不是一個太注重技術細節的人,照片裡面的情感和氛圍才是更吸引人的東西,Ansel Adams那一套精準對我來說完全不起作用,反而是森山的隨性和毫不掩飾的直來直往在心裡留下更深的印記。

前一陣子開 始看森山大道的[犬的記憶],一部闡述人生經驗,自我追尋和創作歷程的自傳。隨著書頁的進展,曾經看過的那些風格鮮明的黑白照片,也在眼前一一展開,更加 了解森山大道的創作動機和相片的來歷。風格並非自我設定,而是所有人生經驗的總和。如果沒有背後故事的支撐,剩下的只是平面的黑白圖像而以。書裡的每一篇 回憶都給我不同程度的啟發,看一位創作者如何深刻自省與試圖了解自己,和對周遭事物的敏銳觀察。

















「當我來到這個世界,邁出屬於我的人生時,其實我對於我之所以為我,還一點自信都沒有,而是逐漸才喚醒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自覺。才不久前,我的五感和第六 感終於開始好好作用了,並且開始和那些促發了潛意識運作、也就是所謂的記憶的各式各樣的事物和事件產生了連繫,也讓我開始回溯這個所謂的我的個人歷史。
一九七一年我開始在青森縣拍攝流浪狗,當時我剛好從下榻的旅館走到大街上,一隻狗從我面前經過,這個機緣讓我拍下了它。從那時起,流浪狗就一直在心裡跟隨著我,這張照片讓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當人們一想到我的作品,就會想到這張照片。」 ─ 森山大道

以下是森山大道近期來台北的講座,難得大師在台灣,台北的朋友,有空去聽聽吧!

與森山大道面對面 攝影開講暨簽書會

2010.6.12 (六) 3:30pm - 5:00pm
台北信義誠品6樓視聽室
.

2010年4月15日

I dream of love

















surprise on my the home...

認真睜開眼睛看,身邊有很多美好!
.

2010年3月19日

New York Observations Repond to Yiting's in Tokyo

離開半年,再回到居住了六年的城市,陌生而熟悉的感覺。訝異於對細節的遺忘,城市天際線的微轉變,空間氣味與氛圍的重整。

昨天看了鍾先生的Made in Japan第一po,好像也是時候記錄下我對紐約的再回歸觀察。


revisit observation - List No.1
  • Williamsburg (威廉堡) 面對Manhattan的河岸天際線,逐漸增高,曾經從客廳窗戶可望見的Williamsburg橋敦,如今只剩下橋上支架懸浮在嶄新的天際線上。
  • New Yorker昂貴而擁擠的居住空間。幾乎忘了家裡的窄小,印象中還是個陽光與空氣充盈的小公寓呢! 現在只想打開窗戶,把所有東西都一口氣丟掉。
  • 變難喝的Oslo。不知道是不是又被郎叔叔的咖啡養刁嘴,覺得自己泡的都還更好喝,看來只能暫時怪罪於新barista的不熟悉。不過,一杯Oslo Latte,一塊蔓越莓蘿蔔酸奶muffin,一疊New York Times的Arts & Museum版,一列灑滿早春陽光的吧檯加上穿流入眼的威廉堡好看年輕人們,疊起愉悅的第一個紐約早晨。
  • Lovely New York Times。Almost forgot how I love it! 紐約客的好夥伴,薄薄一疊紙馬上帶你融入這個嘈雜城市,才看完一版,手上已經有份滿滿等待探訪的清單。2010 Whitney Biennial 惠特尼雙年展,Hamlet at the Met, Henri Cartier-Bresson at MOMA, Tim Burton at MOMA, and many other events coming up... 
  • 窗邊植物們因為長期缺乏妥善照顧,神奇地綠葉轉紅 。
.

    2010年2月11日

    re-store | 放空 展覽介紹


    在你腦海中的閒置店面是什麼樣子,一個認真的展覽又該是什麼樣子?一群甫自海外歸國的藝術家意外地聚集在高雄,盤算著如何顛覆你對藝術展覽空間的既定印象。

    去年席捲全球的經濟風暴,讓向來生氣蓬勃的紐約街頭也矇上一層蕭瑟,或租或賣的單調招牌取代了店面櫥窗原本色彩繽紛的擺設,街上的行人漠然地走過一間間空蕩的灰色店面。兩位紐約知名策展人,不捨空間的閒置,經過幾翻奔走,促成了一系列在紐約各處閒置店面的展覽。

    紐約經驗是這次re-store|放空展覽的靈感來源,在友善房東的贊助下,一個新形態的展覽活動萌芽於高雄美術館周圍。在這個出乎預期的展覽空間裡,許多新作品因應而生,藝術家們以自己的方式與展場空間對話,並反應在作品的呈現方式中。

    Karim Aitouna的 《兩小時》述說著兩個近在咫尺的北非城市,生活於不同國籍之下,人民面臨的差異究竟有多深;鍾易庭的《There is No There》, 結合兩種藝術領域:一連串的幻燈投影與音樂, 操縱著觀眾對影像經驗的意識;或站或坐於機車上的農村老伯們, 在李正書的《台機店》中,表露出對於土生土長環境下的自信;陳可薇的《 片刻》,以一片草地和一張床,重建幻想的祕密地;用當季草莓製成《果醬:(高雄草莓)》,蕭雅琳邀請觀眾享用果醬吐司,分享食物也分享生活 ;王谷神的《Hallucii》,醉漢圍困於無盡的樓梯中,終將解開這無限循環的謎團,卻發現隱藏更大的祕密;謝璧卉的《Animal kills》,動物吞噬了人,人們似乎是一種異於脅迫的姿態包圍在動物的口中,究竟是人們被迫吞噬,還是希望被吞噬;謝孟伶的《Rhythm in Between》將攝影棚搬到展覽現場, 與觀者藉由歌唱探討分享; Brad W. Darcy《The Chase》, 童話中的白雪公主來到了現實,之於現實的人們是否回想起某些荒誕卻似曾相似的情境;《保鮮膜之外》中,複雜糾結的線條,彷彿蕭培彥在不同城市間生活,對人 生渴望與困惑的自我關照。

    走出硬邦邦的白色方格,藝術可以發生在任何場域,脫離了藝廊和美術館的制式形態,在有限的資源下激發新的創意,帶給觀者不同的衝擊體驗。re-store|放空的形成是藝術家們面對當代環境的反動,並期望回饋於社會的正面力量。

    在 高雄,一個遠離台灣島主要文化交流中心曾經被叫做文化沙漠的城市,也有一群文化創意工作者默默地耕耘著。我們藉由這次新形式的展覽活動加入這個行列,並期 許開啟更多主流與非主流之間新對話的可能,加速多元藝術文化的養成。我們邀請你來這個預期之外的空間,一起分享藝術創作振奮人心的力量。
  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